您的位置:首页  事业规划
泰山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规划
发稿作者:2015-03-20   ‖  发布时间:2015-03-20  ‖  查看124次  ‖  

泰山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规划

2011-2015年)

为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努力创建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根据《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及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状况

“十一五”期间,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办学定位,巩固教师教育专业,强化文理专业,有选择地发展工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专业。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4个,涵盖九大学科门类,逐步形成了总体布局相对合理的专业体系。有4个专业先后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专业被确定为校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本着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思路,不断改革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拓展校企合作办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就业、创新与创业和终身学习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招生工作连续几年实际录取数均高出招生计划数,新生报到率稳步提高。应届毕业生满意就业率不断提高,考研工作每年都有新亮点。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连年列驻泰高校首位,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及其他各类学科竞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专业整体结构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部分专业未能按照学科类别归口管理;各专业整体实力发展不够均衡,新上专业后续投入不足,优势专业数量不多;专业特色的培育与凝炼有待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还不够深入;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省部级及以上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及其成果不多,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还是空白。

二、“十二五”期间工作思路与目标

(一)工作思路

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认真分析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研究和探讨各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结构特点,遵循“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协调发展,强化特色;注重内涵,提高质量”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专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突出办学特色,形成有利于专业动态调整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牢固确立“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质量是生命线”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等理念,按照“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和“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原则,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工作目标

“十二五”期间,计划每年新增2-3个本科专业,使本科专业达到60个以上。以学校优势特色学科为依托,整合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重点培育和增设应用型跨学科新专业。实现专业之间的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加强专业整合、优化专业结构,使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处于国内地方高校先进行列,部分优势专业达到国内地方高校的领先水平。

2015年末,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力争达到20000人,其中校本部15000人,南校区5000人。与省内外5-8所高校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研究生达到100人以上,积极争取硕士学位授权资格。继续教育学生达到6000人。实现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专科教育为补充、继续教育为拓展,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创造条件,逐渐扩大来华留学生培养规模。深化教学改革,争取更高级别的教研成果、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学生考研上线率保持在3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 %以上。

三、工作任务

(一)专业建设

1.优化专业结构

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出发,通过“上”“并”“转”“撤”等措施,优化专业结构。有计划、分年度设置社会急需、毕业生就业形势好的应用型专业,扶持和发展新兴交叉专业,改造有发展前景和社会需求的传统学科专业。

2.加强特色建设

以社会需求为主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凝练专业方向,制定可操作性强的专业特色发展规划。在保持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把我校传统优势专业做强做大,促进各专业协调发展。

实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差异化策略,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明确特色专业定位、建设目标、建设方向和内容,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

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平台,培育和打造更多的省级及国家级特色专业。计划5年内增加校级特色专业6-8个、省级特色专业3-5个,力争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

3.完善评价机制

各二级学院在围绕专业办学条件、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效果、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自评的基础上,形成全校性专业评估报告。通过年度检查和评估,保证其办学条件,促进学校各专业协调发展。

(二)人才培养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明确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有条件的专业可以建立行业、企业单位专家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工作。

推进学分制改革,鼓励开展跨校选课和校际学分互认,创造条件实行弹性学制。积极推进双专业、双学位教育的实施,培养具有全面知识结构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专业特点,构建富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倡导“双师”型师资。

拓展校企、校际、校地之间的合作,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每个本科专业至少建立2个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深化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

以教研室为载体,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面的教学研究活动。加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并将所取得的成果应用于教学及管理实践。

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真正把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提高学生构建知识、培养能力的自我主动性和主体能动性。

计划5年内,增加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4个,力争教育部1个;增加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5个、省级1-2个;公开出版教材50种,获省级优秀教材奖1-2项;争取承担省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0-12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6项,力争国家级成果奖1项;增加校级精品课程50-60门、省级精品课程20门,力争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4门。

4.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加强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确保人才培养过程行为与最终目标协调性和符合度。继续完善本科教学质量“344”规范化管理机制,制定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

5.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强化职业技能证书考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就业层次;加强校企合作,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企业家指导大学生创业。

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建设。力争获得国家级项目立项建设资格,同时争取更多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

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长为学校专业建设第一责任人,二级学院院长是二级学院专业建设第一责任人。学校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研究专业建设的重大问题,并指导二级学院进行专业建设;发挥二级学院在专业建设中的积极性,明确各专业负责人,做好专业建设的各项工作。

2.更新理念

牢固确立“质量是生命线”“特色是基础”等理念,狠抓课堂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强化特色。

3.健全制度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完善校内外评价体系,特别是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使各项教学及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

4.加大投入

加强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的投入,包括硬件投入与软件投入,落实专项经费投入的相关配套政策。加强横向交流与合作,广泛寻求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不断完善教学设施和开放性实训基地等。

   

Copyright © 2008-2016 泰山学院发展规划处
学校地址:泰安市东岳大街525号 邮编: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