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高教研究
2018高教动态第5期
发稿作者:2018-10-08   ‖  发布时间:2018-10-08  ‖  查看124次  ‖  

 

高 教 动 态


 第5

(总第35)

 泰山学院发展规划处主办       二○一八年十月八日


 目     录


【本期话题】   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

【精神解读】   部分高校领导谈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专家评论】   张端鸿:办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本

郭立场:“四个回归”是本科教育的“定盘星”

熊丙奇:人才培养是本科教育的第一要务

【领导讲话】   林蕙青:一流大学要办好一流本科教育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方向,明确提出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明确提出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高等教育的要求。教育部召开有史以来第一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四个回归”,是具体贯彻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的体现。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有关办好高等教育的要求和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研究落实的具体办法,通过改革推进本科教育质量的提升,进而推进全校的改革发展。


【精神解读】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指出,习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高校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和扎实行动,贯彻落实好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

  陈旭表示,本次教育大会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党的教育方针做出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深化。“要求加强劳动教育,非常必要、非常及时,有很强的针对性,符合教育规律。这将有利于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美德,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德,端正价值取向,牢固树立并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加强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陈旭说。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表示,“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情真意切,充分肯定了广大教师的重大贡献,明确了其时代重任,指明了未来的努力方向,极大地提振了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信心,是指导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作为一名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我既深受鼓舞,也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刘伟对于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印象深刻。他指出,这指明了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明确了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面对新时代新使命,在实现‘双一流’建设的宏伟目标中,我们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为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大的力量。”刘伟说。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作为国家高等师范教育的排头兵,北京师范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强化教师教育优势特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着力培养引领未来教育变革发展的“四有”好教师和各类拔尖创新型人才;着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积极打造教师教育领域的“珠穆朗玛峰”,服务国家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综合性、研究型、教师教育领先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周坚表示,华北电力大学将继续牢牢把握办学正确政治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秉承“办一所负责任大学理念”,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把立德树人贯穿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中。

  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表示,全国教育大会是教育界的盛会,更是事关国家改革发展全局的盛会。“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格局、大舞台引才聚才,引导南开教师有定力、有坚守,执着于教书育人,以德立身、以德治学、以德施教,担负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曹雪涛说。

  曹雪涛指出,南开大学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对标一流,追求卓越,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抓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抓改革,突出办学特色抓改革,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与学校核心竞争力,推动南开大学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宁生说:“习总书记的讲话站位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深受鼓舞、斗志昂扬。百年大计,教育为先。生逢这一伟大的时代,能够为推进‘双一流’建设、提高我国教育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是当代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光荣和使命。”

  许宁生指出,复旦大学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大力提升教育教学,特别是本科生教学质量;以师资队伍为基础,培育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不断增强科研核心竞争力;以改革发展为动力,始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许宁生说。

  “习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鼓舞人心。”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说,新时代,新形势,西安交通大学将突出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鼓励科研人员持续研究和长期积累,把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智慧和力量聚焦到科技前沿和国家需求上来,以政策和制度来保障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以政策和制度来倡导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以政策和制度来营造潜心科研的氛围环境。


来自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18n/2018_zl70/



【专家评论】

张端鸿:办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本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日前在成都召开。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会议指出,本科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最重要基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以本为本”,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大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笔者认为,这次会议的精神为办好高水平本科教育指明了方向。尽管近年来我国高校本科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全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整体印象仍然是“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高等教育在本科阶段实现人力资源增值的功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水平大学存在差距。

   必须认识到,高水平的本科教育需要进一步严格要求,建立和完善本科阶段学业淘汰和分流机制。目前的现状是,我国高校的学生毕业率比较高,而淘汰率很低。如果放眼国际可以发现,世界一流大学一般都会建立起严格的学业淘汰机制,学校内部专业之间的分流机制,精英型大学本科生向大众型大学分流的机制也比较完善。在这种严格的制度约束下,学生自然会产生学习的紧迫感和压力,同时也能够在学习压力难以承受的情况下,及时寻求分流的计划和安排。反观我国高校,淘汰率偏低的现象仍未能得到有效改观。不少学校内部的淘汰机制和学校之间、专业之间的分流机制也未能有效建立。很多学生比较喜欢的课程往往是压力小、给分高的课程。越是严格的教师,往往在学生评教中越得不到好的评价。本科教育的淘汰和分流机制需要高校内部的不断探索,也需要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整体设计和推进。

   高水平的本科教育需要学校管理层和广大教师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投入。本科教育在我国很多研究型大学仍然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状态,学校管理层和广大教师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和创收等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只有教师的心回到课堂,高水平本科教育才有保障。笔者注意到,国际上的高水平大学一般都给高校教师提供良好的薪酬福利,并且对教师的科研和服务提酬给予15%上下的严格上限规范。与此同时,本科教育的学校主管在高级职务聘任的校级审核环节还拥有关键投票权,这无疑具有很强的激励和约束效应。

   要办高水平的本科教育,还需要警惕大学教育高中化问题。当前我国高校的课程安排模式仍然是“用课程数量填满学习时间”的“知识点”教学模式,大学学习模式高中化问题比较突出。欧美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通常每周上4门课,我国高校的本科生通常每周上10—12门课,但大家都觉得学习压力很大。事实上,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课程门次太多必然导致学生难以进行深度学习,而离开了深度学习,创新人才培养就会受到影响,“蜻蜓点水”式的浅层学习不利于培养真正高规格的人才。笔者在美国研究型大学调研时发现,这些学校的本科教育高度重视学术经典研读,并与课程相配套,本科生深度研读学术原著平均达到每月1本,我国高校学生则大约只有每学期1本的研读量。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高水平经典研读和高水平课堂研讨应当成为高水平本科的重要抓手,其背后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与学习上的大量有效时间投入。

   只有准确把握本科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成才规律,以“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为基本遵循,从激励与约束的基本机制入手,才能让学生回归自主、深度学习,才能让教师潜心、热情育人,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发展潜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作者系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郭立场:“四个回归”是本科教育的“定盘星”

日前,在成都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面对本科教育中出现的理念滞后、投入不到位、评价标准和政策机制的导向等问题,必须推进“四个回归”,也就是“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和“回归梦想”。陈宝生强调,要推进“四个回归”,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高校的办学目标和各类资源、高校的标准和政策都要主动聚焦到这个中心、这个根本上来。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待越来越高,教育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坚持以人为本,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提供公平、优质、高效的教育。

 要回归常识,砥砺“真本领”。我国本科教育整体管理较松、学习要求较低、淘汰率更低的宽松环境,使得一些学生迷失了方向。正视时代问题,发现教育短板,要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针对被人诟病的育人目标倒挂现象,改变考试评价方式,对大学生合理“增负”,提升其学业挑战度,激发其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要回归本分,打造一流教师队伍。一段时间以来,部分高校中出现的教学与科研、社会服务三者关系的本末倒置现象,挫伤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打造一支“四有”教师队伍,是立校办学之本。要探索建立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岗位教师分类评价的评价体系,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要,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所有教师都必须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把教授为本专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引导教师热爱教学,潜心教书育人。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将师德建设与加强教师队伍其他各项建设结合起来,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实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教育引导教师弘扬求真务实的学术风气,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抵御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

  要回归初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是每一所大学首先要回答的重大问题。要扎根中国大地,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坚定不移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融入改革发展全过程、融入“双一流”建设全过程,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要回归梦想,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努力在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创新治理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推动办学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要把培养拔尖人才和强化爱国担当相结合,把肩负国家使命和探索科学前沿相结合,把开展科研创新和面向国民经济相结合,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大学文化传播相结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增强科学研究实力,不断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不断优化文化传承创新成果,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影响,加快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学。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不好好读书,不能较好完成学业,如何适应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要想谋求成功的未来,作为个体的大学生,理应明确学习目标,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时光。

    (作者系河南信阳师范学院副教授)



熊丙奇:人才培养是本科教育的第一要务

 “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近日,在成都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高校要回归大学的本质职能,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要调整思路,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是不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是不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是不合格的教授。”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就高度重视高校的本科教育质量问题,从那时起到现在,教育部为加强高校本科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但目前还是存在部分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轻视人才培养的问题。原因在于,很多高校把办学的重点放在组织教师开展学术研究上,这与我国对高校的评价体系,以及大学对教师的评价体系有关。要让高校、校长、大学教授真正重视本科教育,投入本科教育,必须改革考核评价体系,严格做到不重视本科教育,就对校长一票否决;不参与本科教育,就不能评教授。

   目前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舆论对高校的评价,都采用一些学术性指标,诸如发表多少顶尖论文、有多少科研项目获奖、申请多少发明专利等。很自然地,高校就会把办学重点转向学术研究。与之对应,高校给教师设计的考核评价指标,也是以论文、课题、经费、专利为主,教育教学只有工作量的要求;甚至如果学术成就突出,没有参与本科教育也不影响职务晋升、评职称,获得各种奖励。那些认真投入本科教育的教师,因缺论文、科研项目而被边缘化、淘汰的不在少数。

   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改革对高校、校长以及教师的评价体系。值得注意的是,从2001年起至今,我国已经数次在不同文件中提出教授给本科生上课这一要求,可是到目前为止,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制度尚未得到完善。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和师德考核,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为此,我国必须建立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的高校办学评价体系。

   首先,要对高校办学实行专业评价,而淡化行政评价。行政评价会导致高校办学追求短期办学政绩,而不会关注长周期的教学工作。在国外世界一流大学,学校也开展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但是大学的核心功能是培养人才;大学开展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的出发点,也是培育一流人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高校领导的注意力要首先在本科聚焦,教师的精力要首先在本科集中,学校的资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教学条件和教学工具要首先在本科使用,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要首先在本科创新,核心竞争力和办学质量要首先在本科检验,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要首先在本科实践,核心价值体系要首先在本科确立。这就是明确本科教育在学校办学的核心地位,学校不能本末倒置。对大学办学进行专业评价,就要把本科教育的开展情况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比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评价美国大学,采用的指标就是新生录取率、新生留校率、教育资源利用率(有多少20人以下的班级教学)、毕业率、校友捐赠率等,这些都是围绕教学过程而展开。

   其次,大学不宜再对教师进行量化评价,要引入专业同行评价,由教授委员会管理学校的教学事务,评价每个教师的教育贡献和能力。如果能切实建立起不参与本科教育就不是合格教授的评价体系,意味着院士不参与本科教育也会被评为“不合格”,这就会令所有教授都重视本科教育,将其视为分内必须完成的工作。概而言之,重视本科教育,就要在评价体系改革上动真格,让校长和高校教师不得不重视、参与本科教育。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领导讲话】

林蕙青:一流大学要办好一流本科教育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 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2015年新修订的《高等教育法》再次明确,高等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是中心、是根本,是大学的本质属性,是大学的存在价值。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都聚焦人才培养,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并明确提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凸显了党和政府对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凸显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占据基础地位,是大学教育的主体组成部分。本科教育质量是大学办学声誉的重要载体。因此,一流的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一流本科。坚持本科为本,是我国一流大学建设的必然选择。

纵观国外一流大学,普遍将本科人才培养和本科教育质量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将培养一流本科生作为学校发展的坚定目标和不懈追求。世纪之交,美国有关机构发布了《本科教育重建——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提出重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推动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改革。近年来,美国一些研究型大学持续深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斯坦福大学2012年出台了《本科教育研究报告》,开启了新一轮大规模本科教学改革,等等。国外高水平大学对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做法,对我们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适应新形势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从世界形势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进行,综合国力竞争越发激烈。各国无一例外都将高等教育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并为保障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做了大量探索和努力。从我国改革发展形势看,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一系列区域、产业发展战略举措;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动力转换、结构调整、方式转变、产业升级任务紧迫。这些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发挥重要的人才支撑作用。从教育对象特点看,90后大学生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与上一代学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我们以往熟悉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方式、管理手段,迫切需要作出相应调整。

 “985工程”“211工程高校拥有最好的生源,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支撑和引领未来发展的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的重要使命。这些高校要深入研究新形势新变化,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提出的新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加快改革创新,加快推动人才培养链与国家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大力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解决我国高水平大学发展中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总体上看,我国还不是高等教育强国,大而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一些学校包括高水平大学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机制等还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实际、脱离时代发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相对陈旧单一;实验、实习、实训环节相对薄弱;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仍有待增强。

一些高校在办学中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比较突出,领导对本科教学工作重视不到位、教师投入不到位、优质资源保障不到位。一些高校要特别注意防止三种情况,一是防止只重视学科建设而忽视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侧重于知识体系的继承与创新。专业建设是社会需求与不同学科知识体系的结合,侧重于专门人才的培养。一流学科是一流专业建设、一流人才培养的有利条件,但不等同于一流教学。在双一流建设中,要把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相结合,使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专业建设成为有机统一体,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二是防止只重视研究生教育而忽视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特点决定了学生与教师以及科研项目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一些高水平大学无论校方还是教师都十分关注研究生教育,但对本科教育却不同,我们不能只重视研究生教育而忽视本科生教育。要看到,一流本科教育是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没有一流本科,也难以实现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三是防止只重视培养少数拔尖人才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差异是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和策略,一些高校实施的面向少数学生的改革实验班,集中优质教学资源重点培养,努力使他们当中成才率、成大才率高,这十分必要。但同时,要将实验班先行先试的教学改革成功经验进行推广,使教学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学生。这也是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流本科、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要着力深化教学改革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水平大学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精神,紧紧围绕实现更高质量高等教育这一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个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各校的情况不同,改革的重点也各不相同,但有几项任务是共同的。

更新教育理念。目前,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最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差距。结合我国新时期大学的使命和世界高水平大学的改革趋势,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更加注重创新性,加强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更加注重实践性,加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尊重多元文化、跨文化交流能力;更加注重选择性,因材施教,为学生创造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学习体验;更加注重适应性,培养学生在未来学习新知识、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的各项能力;等等。总体而言,大学的教育教学理念要体现国家社会需求,体现时代精神,体现不同学校办学定位,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改革理念不仅是改革设计者的,更重要的是成为广大师生的共同理念和实践探索。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和突破口。目前各高校积极行动,改革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总体看,还在起步和推进阶段,一些高校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有偏差、与专业结合不紧密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全体教师参与,贯穿到人才培养特别是本科教学全过程。通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一种素质。应着力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重新修订、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学校的各类课程包括通识课、专业课都应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教育资源,与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共同构成完整有机的课程体系。应着力于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鼓励教师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这是高水平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的最大优势,要充分发挥好这个优势。应开展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教学,改革单纯知识考核、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的简单做法。着力于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转换和支持休学创新创业的制度,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高校要根据国家发展需求、科技发展趋势,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学科专业优势,制定好学科专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积极设置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领域急需的相关专业。高水平大学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质量急需人才的重任,要结合实际,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发展需要,培育新的专业增长点。对传统学科专业进行更新升级,努力适应新科技、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注重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寻求新的学科专业建设方向,不断提高传统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完善开放办学协同育人机制。学校与社会实务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是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制度创新。我们要着力完善这个机制,把更多的优质社会资源聚集、转化为教学资源。着力与行业企业共同推进全流程协同育人,争取用人部门自始至终参与应用型专业的人才培养,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贴近行业和产业发展需求。着力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建共享的协同育人实践基地。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进一步探索多种形式的与行业企业共建实践基地,促进政产学研深度结合,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能力。着力加强综合实训中心建设。整合校内资源,建设功能集约、资源共享、运行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验教学平台。着力建立健全高校教师与实务部门专家双向交流机制。一方面,积极吸引更多行业企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聘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另一方面,积极支持教师获得校外工作、研究、实践经历,特别是支持实践教学教师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提升国际交流合作能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高水平大学师生和教学资源的跨国流动已成常态,要进一步提高水平。在人才培养标准上,一些学科专业要积极稳步推进国际实质等效标准,促使我国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既有中国特色,又有世界水平。还要看到,一批世界高水平大学在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方面进行了长期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高校要认真研究和科学借鉴,结合国情和校情探索这些国际经验的本土化实践。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高水平大学要主动适应,积极引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大趋势。当前,主要有三项重要任务:一是建设课程。学校要积极组织、鼓励和指导支持教师发挥教学、科研优势,建设优质在线开放课程,使更多学生共享名师名课,也让更多中国优质课程走向世界。二是加强应用。积极探索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多种形式的应用,积极探索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深化教学改革。三是创建制度。要积极探索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和学分互认等配套管理制度。

深入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大学承担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十二五期间,有19所高校在数、理、化、生、计算机等领域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建立了拔尖人才培养试验区。十三五期间,要继续实施好基础学科拔尖计划,改革、完善选拔培养机制,吸引优秀学生投身基础科学学习、研究。各校都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茁壮成长。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拔尖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领跑学校整体教学改革,促进整体教学水平提升。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要狠抓工作落实

做好顶层整体设计。当前,高校正在修改完善十三五规划、制订双一流建设方案,都要把加强一流本科、深化教学改革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其中,提出明确的目标、政策和举措,整体推进,配套实施。

落实主体责任。要进一步明确,高校主要领导是本科教学工作的责任主体。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要定期研究部署本科教学工作,积极、务实、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高校要加大对本科教学工作和改革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形成系统化、高强度、可持续的支持保障机制。一是支持优秀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教学。教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共识和通则。必须非常明确,高校教师老师是第一身份、人才培养是第一要务、上好课是第一责任;要进一步改进完善教师评聘、奖励、考核、监督等机制,积极引导教师热爱教学,淡泊名利、潜心治学、追求卓越。特别要重视引导一流教师为本科生上课,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千人计划等高端人才都要站上本科讲台,不但开研讨课、举办讲座,还要为本科生完整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二是对于院系和教师开展教学改革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大学的校领导们其实还是拥有大量可支配、可利用的资源,关键看是否足够重视,是否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己任。三是一流资源要配置给本科教学,除了确保本科教育所需经费,还要努力聚集更多优质资源,使学校一流学科、一流科研、一流成果转化为一流的本科教学。

建立学校教学质量自我评估机制和质量文化。要努力建立、完善学生、教师、管理者和社会用人单位等多角度评价教学质量的制度;建立通过自我评估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机制;建立教师、学生、管理者把促进质量提升作为共同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的质量文化。

(新闻来源:《光明日报》摘自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201656日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厦门大学联合主办的一流大学本科教学建设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本期编辑:王琦  高强  电话:0538-6715723  

电子版网址:  http://fgc.tsu.edu.cn/960/list.htm









   

Copyright © 2008-2016 泰山学院发展规划处
学校地址:泰安市东岳大街525号 邮编: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