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事业规划
泰山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稿作者:2015-03-19   ‖  发布时间:2015-03-19  ‖  查看127次  ‖  

泰山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 年)》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泰山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概述

“十一五”时期,是我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山东省委、省政府和泰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委、行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教学工作成绩突出,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成果丰硕,服务社会成效明显;师资队伍结构逐步优化,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创了新的局面。五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文明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平安校园和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十二五”发展形势分析

(一)机遇

从国际来看。人类社会正处于急剧而又深刻的变革之中,高等教育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越来越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呈现出大众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都努力将短期经济刺激与对人力资源、科学研究和基础设施的长期投资结合起来,把科技和教育创新作为加快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这必将推动世界高等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从国内来看。一是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国家《教育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教育工作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将达到4%,必将大大缓解高等教育办学经费的紧张状况。中央财政还决定,在2010-2012年设立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地方高校的重点发展和特色办学,为地方高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三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十分强烈,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十分迫切,为教育事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

从山东省来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鲁、人才强省战略。《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学习型社会,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跨越。同时,山东省进一步理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推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省市共建、以市为主”向“省市共建、以省为主”转变,为我校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从泰安市来看。科教兴泰、人才强市等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加大了对高层次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的需求。特别是泰安市委、市政府非常关心和支持泰山学院的建设,为我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优越的环境。

从我校来看。自2002年举办本科高等教育以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学校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学校今后五年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挑战

从外部来看。今后几年随着大学教育适龄人口逐年下降,高等学校发展遇到了扩大规模与生源不足的矛盾,争抢优质生源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这在客观上使我校的规模发展和生存空间受到一定限制。同时,随着求职市场竞争的加剧,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学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对高等教育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来说,也是影响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内部来看。由于我校举办本科教育的时间比较短,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相比、与高等学校承担的任务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办学理念需要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科研实力和服务社会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内部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办学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等。

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困难共存。必须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积极进取,克服困难,努力开创未来五年发展的新局面。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使命,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内涵建设为主线,以特色发展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办学,积极创建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为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二)发展思路

围绕一个目标:创建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突出两个重点: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四种理念:以教学为中心、质量是生命线、德育为先、依法办学。

实行三大战略:特色发展、立地顶天、开放办学。

实施九大工程:特色专业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工程、科研与社会服务水平提升工程、大学生德育系统工程、优秀师资队伍建设工程、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工程、办学条件改善工程、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工程、继续教育办学拓展工程。

采取五项措施:落实责任分工、广泛宣传动员、保障经费投入、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党的建设。

四、办学理念与发展战略

(一)办学理念

1.以教学为中心

教学工作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规定学校其他工作的工作方向,检验学校其他工作的工作绩效,决定学校人财物配置的基本走向。要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他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工作,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2.质量是生命线

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基。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培养不出高质量的人才,学校的快速发展就无从谈起。要强化质量意识,把质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第一标准,贯穿于学校工作全过程,落实到教师的每一堂课上,落实到干部职工的每一个工作环节上。

3.德育为先

坚持德育为先,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要求。要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优先地位,加强德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模式和机制,切实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依法办学

依法办学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基础,是推动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制定学校章程,完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强化法律意识,依法保护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

(二)发展战略

1.特色发展

办学特色是确立学校社会地位和品牌影响的保证,是凸现优势、提升竞争力、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牢固树立特色意识,积极创建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打造人才培养特色;通过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凝炼学科专业方向,突出学科专业优势,打造学科专业特色;通过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构建目标管理模式,形成权责分明、运转高效、富有活力的运行机制,打造学校管理特色;通过开展泰山文化研究,举办泰山文化讲坛,创设泰山文化环境,打造校园文化特色。

2.立地顶天

所谓“立地”,就是在人才培养上,扎扎实实地按照“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实验实践教学,不断探索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在三、五年内使我校人才培养质量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所谓“顶天”,就是在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上,筛选部分优势学科和教学科研团队,加大扶持力度,努力使之进入省部级乃至国家级梯队行列,力争更多的高层次立项和高级别成果。

3.开放办学

开放办学是高校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基本条件。要牢固树立开放意识,努力推动开放办学,广借外力促进发展。一是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促进内部开放。实现学科、专业之间相互开放,资源共享。二是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不断探索校企、校地、校校合作办学的新模式。坚持以贡献求得地方支持,以服务求得企业协作,以互惠求得高校合作,不断拓宽办学渠道。三是扩大国际交流,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办学的新途径。加强与友好高校的教育访问、学术交流、师资互派、科技攻关和资料共享,积极扩大留学生培养。

五、总体目标与事业指标

(一)总体目标

经过5年奋斗,力争把我校建成学科结构更加优化、专业设置更趋合理、教学成果更为突出、科研实力进一步增强、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的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为建设泰山大学奠定基础。

(二)事业指标

1.人才培养

2015年末,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力争达到20000人,其中校本部15000人,南校区5000人。与省内外5-8所高校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研究生达到100人以上,积极争取硕士学位授权资格。继续教育学生达到6000人。实现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专科教育为补充、继续教育为拓展,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创建新型人才培养基地,争创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创造条件,逐渐扩大来华留学生培养规模。

学生考研上线率保持在3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 %以上。

2.队伍建设

2015年末,专任教师达到1000人左右,教授、副教授的比例达到35%左右;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其中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35%以上;40岁以下中青年专任教师博硕化,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50%以上;具有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和国外学习经历的比例达到60%以上;管理服务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大幅提升,实现教学科研队伍、学生工作队伍和管理服务队伍的协调发展。建成校级优秀团队40个、省级团队6-8个,力争实现国家级教学团队的突破。

2015年末,培养校级学科带头人20-30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4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达到40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达到6-8个;校级教学名师达到20人,省级教学名师达到7-9人;力争实现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和国家级教学名师的突破。

3.专业与课程建设

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平台,培育和打造更多省级及国家级特色专业。到2015年末,新增本科专业10-15个,使本科专业达到60个以上;新增校级特色专业6-8个、省级特色专业3-5个,力争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

2015年末,新增校级精品课程50-60门、省级精品课程20 门,力争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4门。

5年内,增加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4个,力争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增加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

“十二五”期间,公开出版教材50种,获省级优秀教材奖1-2项;承担省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0-12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6项,力争国家级成果奖1-2项。

4.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2015年末,建成校级优势学科15-20个,校级重点学科3-6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2-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力争把泰山文化研究中心建成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十二五”期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5-2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0项,市厅级科研项目100项,横向科研课题50项。

“十二五”期间,出版专著260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00篇;被SCIEIISTPCSSCI收录论文800篇,实现SSCIISSHP论文索引的新突破;专利数量逐年增长,科技成果转化率及其产业化效益显著提高。争取在4-6个基础研究领域形成优势,10-20个项目在技术开发与社会服务方面获得较大经济与社会效益。

到“十二五”末,年度纵向科研经费达到500万元,获市厅级以上奖励达到400项,力争实现省级高层次科研奖励和国家级科研奖励的突破。

5.办学条件

“十二五”期间,调整校本部、南校区校园规划,增建教学行政用房、大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教职工公寓、体育运动场所及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形成两个校区综合利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年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投入1000万元,到2015年末,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2亿元。

按照生均藏书100,生均年进书量4册的标准,到2015年末,图书总量达到180万册。电子文献资源和数据库建设充分满足学科专业发展需求。

六、主要任务

(一)实施特色专业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

1.围绕我省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的专业体系。着力打造校级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积极争取省级特色专业,进一步加强特色专业群建设。

2.按照优化知识结构、强化能力结构和内化素质结构的要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校校联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3.创新课程建设,加快课程开发,构建和完善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教学课、综合素质课六大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着力推出一批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4.全面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努力在省级教改立项、教学名师、精品课程、特色教材等方面取得更多成果。切实抓好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建设,力争在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上实现较大突破。

5.加强教学研究,推进教学大纲编写工作,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突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实用性和开放性,注重教学过程的启发性、互动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适应学生多元化成长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为学生就业创业或接受更高层次教育奠定坚实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基础。

6.加强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积极争创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建立省级高等教育实习实训基地。试行专业技能考核过关制度,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7.试行大类招生、二次选择、分类培养的办法,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快推进学分制改革,逐步实行弹性学制,积极开展双专业、双学位教育。

8.以迎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契机,改进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继续完善本科教学质量“344”规范化管理机制,制定具体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有效性。

(二)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工程

1.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为基础,以学科点和研究基地为依托,按照“巩固基础学科,强化优势、特色学科,支持应用学科,发展新兴、交叉学科”的思路,进一步整合校内资源,优化学科结构布局,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

2.适应社会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的需要,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的原则,加强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重点学科建设。积极培育校级优势学科,努力争取省级重点学科。

3.以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为依托,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努力扩大合作高校的数量和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规模。鼓励教师兼任外校研究生导师,积累研究生教育的经验,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能力。                   

4.建立科学规范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完善学科建设工作的检查、评估和考核机制,不断增强学科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三)实施科研与社会服务水平提升工程

1.发挥学术带头人作用,优化组合科研力量,构建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突出学科交叉和边缘领域的研究,继续争取更多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

2.充分发挥学校人才、知识、科技等综合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努力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积极开展应用性、对策性课题研究,不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切实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使学校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库”、“智囊团”和“创新源”。

 3.积极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泰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水浒文化等领域的研究,为泰安“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做出更大贡献。

4.健全和完善科研投入保障机制、科研评价体系和科研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努力取得丰硕的高水平科研成果。

5.积极推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定期邀请校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作学术报告,鼓励教师举办学术讲座,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创造条件承办国内外学术会议。努力办好《泰山学院学报》,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平。

(四)实施大学生德育系统工程

1.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德育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职责明确、渠道畅通、保障有力、全员参与、全方位渗透、全过程实施的德育工作格局。

2.进一步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和学科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

3.创新形式,拓宽渠道,深入开展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科技创新活动、专业技能竞赛活动、网络德育活动和社团活动。

4.健全大学生发展服务体系,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积极开展心理发展教育和咨询活动,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就业指导与服务,强化以学生宿舍为主的校园生活社区服务。

5.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党政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综合素质和德育能力,进一步落实和改善德育工作人员的工作待遇。

6.改进学校德育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德育考核制度,继续开展院系德育工作评估活动,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五)实施优秀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1.紧紧围绕学科专业建设需要,采取优惠政策,重点引进学术底蕴深厚、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带领学术团队协同攻关的学术带头人,为学校快速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2.严格选拔程序,选聘学术发展潜力较大、教学基本功扎实的高素质人才,充实新增专业、热门专业和特色专业教师队伍。根据学科特点,有计划地选聘学术基础较好且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需要。

3.积极开展引智工作,聘请“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百千万人才”等高级专家来校作兼职、特聘、名誉教授,开展讲学授课和合作研究,充分发挥他们对学科专业建设的指导和带动作用。

4.制定实施优秀人才培育办法,采取特殊激励政策,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培养一批在省内领先并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省内同专业领域具有先进水平和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在同类院校同专业领域具有先进水平和较大影响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5.坚持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有计划地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研修访学,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鼓励青年教师努力提高学历层次。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建立青年教师到基层、进企业锻炼制度,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

6.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引导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潜心教学科研,树立优良教风,遵守学术道德。坚持师德考核制度,在教师晋升、聘任、评优等方面,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7.按照平等竞争、公开择优、注重实绩、按劳分配的原则,构建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岗位设置、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六)实施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工程

1.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修订《泰山学院章程》,健全党委和行政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强化教代会、工代会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完善学术委员会制度,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专家、学者、教授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等方面的参谋和咨询作用。

2.按照学科相近、优势集中、资源通用、规模适度、利于发展、便于管理的原则,优化整合二级学院,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进一步激发二级学院的办学活力。

3.深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在定编、定岗、定责的基础上,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聘用制度,积极探索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管理方式和办法。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工作承诺制和事故问责制,进一步强化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完善校内津贴分配办法,积极推进绩效工资改革,努力提高教职工的待遇。

.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学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切实提高利用效益。

.进一步推进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提升后勤保障水平和管理效益,努力构建运转科学、富有效率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改进和完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努力拓宽增收渠道,大力开展节支降耗,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加大专项审计工作力度,全面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七)实施办学条件改善工程

1.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协调发展的原则,增建校本部、南校区教学行政用房、大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公寓、食堂、体育场所和教职工公寓等,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积极争取泰安市人民政府的支持,推动学校规划区域内的村庄搬迁工作。

2.按照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协调的原则,进一步美化绿化校园环境,打造校内独具特色的园林景点,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努力建设园林式、生态型校园。

3.加强基础教学实验室、专业教学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4.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核心,以数字化建设为方向, 加强图书馆、档案馆建设。以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开发、利用为重点,加快图书资料、档案资料、特色馆藏、数据库资源和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万里图书馆的借阅、收藏、展览、研究、教育等功能,积极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5.以校园网络建设为平台,切实加强网络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建设,不断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6.完善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制度,切实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构建覆盖全校的人防、物防、技防、心防综合防范体系。完善安全预警防范与应急处置机制,积极开展社区文明共建活动,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综合治理,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八)实施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工程

1.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整合校地优质教师教育资源,采取校地共建、共用、共管方式,组建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基地。

2.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加强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实习基地建设。强化教师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水平现代远程网络平台,并实现与山东教师教育网的互联互通。

3.聘请齐鲁名师、特级教师等兼职教师充实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立教师教育学院专职教师定期到地方中小学了解、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制度,使我校成为泰安市教师教育的教学中心、培训中心、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和服务指导中心。

4.完善“通识教育+学科教育+教师教育”有机结合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强化“教育见习、模拟教学、教育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综合素质较高、教学技能扎实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

5.根据地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实际需求,拟定教师培训计划,组织实施教师培训工作,积极承担国家和省级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

(九)实施继续教育办学拓展工程

1.拓展办学形式,拓宽生源渠道,促进继续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2.加强成人教育品牌专业、特色课程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不断提高成人教育质量。

3. 加强电大开放教育信息化建设,发挥开放教学的优势,把我校建设成为泰安现代远程教育中心。

4.积极开展以本科为主的函授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构建和完善继续教育“立交桥”,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七、实施保障

落实“十二五”发展规划,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落实责任分工

各专项规划主编单位根据总规划的要求,制定专项规划,将各项指标任务和措施细致化、具体化、明确化。各院系根据总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要求,结合本院系实际,制定实施计划,将“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广泛宣传动员

利用校园网、校报、广播站、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阵地,大力宣传“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通过举办讲座、召开座谈会、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动员全体师生员工关心、支持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加强与校外媒体的联系和沟通,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不断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为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保障经费投入

学校要努力开拓财源,多方筹集发展资金,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投入和社会资金支持,保障办学经费的稳定增长。按照科学预算、合理分配的原则,统筹各项财政支出,优先安排重点项目的投入,保证“十二五”发展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四)强化监督检查

成立专门机构,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机制,做到每年有部署、有督办、有检查。通过座谈了解、定期汇报、专题调研、年度考核等方式,对各部门、各院系落实规划情况进行督查、总结和评估,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五)加强党的建设

以提高办学治校能力为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党内民主政治建设;健全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围绕学校的根本任务,加强宣传、统战和群团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为“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任务的实现,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Copyright © 2008-2016 泰山学院发展规划处
学校地址:泰安市东岳大街525号 邮编: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