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事业规划
泰山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研规划
发稿作者:2015-03-20   ‖  发布时间:2015-03-20  ‖  查看57次  ‖  

泰山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研规划

 20112015年)

为全面提升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水平,根据国家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泰山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研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概况

(一)发展成就

1.学科建设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校立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定位,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服务地方,特色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我校的学科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现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校级优势学科6个和校级优势学科培养对象4个,初步形成了以校级优势学科为依托,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2.科研工作成就

“十一五”期间,共承担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18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社科基金及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75项;横向科研项目9项。发表学术论文4933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225部,被SCIEI等收录的论文460篇,357项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奖励,建立研究机构12个。科研条件进一步改善,管理力度显著加大。

3.社会服务工作成就

积极参与强市名城建设,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了项目合作研究与文化学术交流关系,先后承接了亚举赛和全运会部分赛事,被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运动管理中心确定为举重训练中心。开展各类服务项目200余项,其中在泰山文化研究、区域旅游规划、泰山文物普查、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样品分析与测试、东平县顶岗实习等方面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问题与不足

1.学科建设的问题与不足

1)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推进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动发展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2)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保障激励措施和考核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3)学科优势和特色不够突出,学科方向凝练不够,学科的优化重组和布局调整迫在眉睫。

4)在省内外有影响、能带动学科或领域发展的领军人物相对较少,且结构不够合理,多数学科还没有形成合理的学科梯队。师资队伍力量相对薄弱,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

5)学科建设投入不足,在资金投入、人员配备、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对外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尚需进一步统筹规划,提高建设效益。

6)学科建设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有待进一步完善。

7)学科建设同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联系不够紧密,学科服务面向有待调整和拓展。

2.科学研究的问题与不足

1)高水平科研项目与成果偏少,科研经费明显不足。

2)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3)科研水平、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4)科研力量分散,缺乏高水平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

5)科研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十二五”时期发展形势

(一)未来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调整和机遇期,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2020年左右,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为适应这一重大决策,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程将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为学校办学目标实现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提出,要建设10-15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名校,在地方高等学校中遴选建设300个左右省级重点学科,从中遴选强化建设100个特色重点学科;遴选建设150个高校重点实验室和40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其中,强化建设50个重点实验室和20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三)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和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提出的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和要求为我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学术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培育优势和发展特色为重点,以提高科研能力为目标,建立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科研发展环境,加强科研条件建设,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基本原则是:学科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结合;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相结合;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将学科建设与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相结合;单一学科力量与相关学科力量有机整合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带动整体相结合;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相结合。

(二)发展目标

学校承担科研项目的能力明显增强,对上对外争取科研经费显著增加,科研成果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有较大提高,校级优势学科达到一定规模,重点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人文社科基地)取得新的突破,科研创新基地、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取得良好效果,综合科研实力和学科建设水平达到全省同类高校领先水平。

四、“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研规划的主要任务

未来5年内,建成15-20个校级优势学科,3-6个校级重点学科,争取建成2-4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50个左右的校内科研机构,10-20个重点科研机构,力争把“泰山研究院”和“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史研究中心”建成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5年内,争取10-15项国家级项目、200项以上省部级项目、100项以上市厅级项目、50项以上横向项目;年度科研经费达到500万元左右;市厅级以上奖励达到400项以上,力争实现国家级科研奖励零的突破。“十二五”期间SCIEIISTPCSSC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篇数和论著、专利数量逐年增长,较“十一五”期间有较大程度的提高,SSCIA&HCIISSHP论文索引实现新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率及其产业化效益显著提高。争取在4-6个基础研究领域形成优势,在技术开发与社会服务方面有10-20个项目获得较大经济与社会效益,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依靠力量。

5年内,培养省级学科带头人2-4人,校级学科带头人20-30人,争取与省内外5-10所高校建立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使校级及以上重点学科都成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基地,研究生在校人数达到100人左右。力争在“十二五”末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立3-5个硕士点。

五、具体措施

(一)调整学科布局结构,进一步完善学科体系

1.重点建设优势、特色学科。根据学校已有的学科优势,顺应学科发展的总体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优质资源重点建设一批特色与优势较明显、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和竞争力的学科。

2.巩固提高基础学科。加大改造力度,创新学科方向、学术方法与学科体系。

3.大力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学科,积极培育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整合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专业设置,加强相关、相近学科的交叉融合,优势互补,形成优势学科群,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实现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协调发展。

(二)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加强学科团队和优秀科研团队建设

1.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学术底蕴深厚、学术视野开阔、能够把握国内外学科发展趋势、能够带领学术团队协同攻关的学科带头人,以及学术功底比较扎实、学风严谨、有发展潜力的学术骨干,形成引进一个人才带起一个学科和一个科研创新团队的良好局面。

2.提供必要的资助经费和优惠政策,选拔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质的学科带头人、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

3.选派省级和校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科研创新团队和学术骨干出国进修、讲学、合作研究,切实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4.加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为我校开展研究生教育创造条件。

(三)加大投入,改善学科建设和科研条件

在现有条件下,通过争取上级建设经费、横向经费和学校自筹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投入。构建结构合理、运转有序的科研基础平台;保证重点建设、项目匹配、成果奖励、人才引进经费足额到位;加大对网络、图书信息资源等公共服务体系的投入,保证图书馆、网络环境的建设适应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需要。

(四)扩大学术交流,拓宽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的渠道

1.支持各院(部)邀请“两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组成员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

2.积极开展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重要学术组织、政府机构和企业团体的合作与交流,大力营造开放的学术环境。鼓励教师加入各类全国性学术组织,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会议。

3.发挥泰山的名山优势,积极主办或承办高水平的国内、国际学术会议。

4.采取教师进修报告会、重要学术会议汇报会、泰山讲坛、中青年博士论坛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校内学术交流活动。

(五)创新制度,完善学科建设和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建立和完善适应学科专业发展的科研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全校教学科研人员的学科发展意识和科技创新意识。

2.学科建设实行学校、院(部)和学科带三级管理体制。学科实行在校、院两级领导下的学科带头人负责制。

3.加强对学科建设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规定,构建科学规范、可操作性较强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学科建设的年度检查、中期评估和期满验收,进行绩效评估和考核,对中期评估成效差的学科,加以淘汰,对建设成效显著的学科,加大支持力度。

(六)加强科学研究,狠抓科研质量,努力提高科研水平

1.广辟科研立项渠道,加大课题申报力度,积极争取高层次科研课题立项。提倡和鼓励以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为核心的合作研究。在自然科学领域,要注重开展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申请上有更大的突破。在社会科学领域,要充分发挥我校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学科优势,加强理论研究与创新,加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争取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上有历史性的突破。

2.努力提高科研成果的层次和质量。进一步完善科研成果的奖励办法,加大对在国家级权威期刊发表的成果,以及SCIEIISTPCSSCI等检索系统收录的成果的奖励;资助优秀学术著作的出版;鼓励出更多的创新成果;积极组织申报高层次科研奖励,确保科研获奖层次和数量逐年有较大提高。

3.建立适应学科和科研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调动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多渠道争取科研项目和经费,努力形成多渠道、多方式的科研投入体系。

(七)加强产学研合作,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1.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人才、知识、科技等综合优势,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

2.以科研机构为载体,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争取横向科研项目,使我校横向科研项目的比例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鼓励开展面向基层、服务社会、推动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的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工作。

(八)加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

1.加强与其他高校的联系与交流,创建多种形式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不断拓宽联合培养研究生渠道,扩大联合培养研究生规模。

2.严格导师遴选与管理,加大扶持力度,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Copyright © 2008-2016 泰山学院发展规划处
学校地址:泰安市东岳大街525号 邮编: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