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的致辞
尊敬的徐济超副省长,各位嘉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非常高兴在这样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和来自行业企业的企业家们、国内外高校的校长们,以及专家学者们共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大计。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教育部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对河南省政府和驻马店市政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他指出,中国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将来人才就会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他强调,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这些重要论述,强调了教育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出了部署,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并将此作为即将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以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为战略切入点,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教育部党组也高度重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工作,在201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要求要研究制订指导意见,启动实施国家和省级试点。转型发展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转型发展工作自2013年初启动以来,得到了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广泛共识。基于这样的共识,地方政府正在行动起来。如上海市建立了高校分类管理体系;重庆市政府组建了由市直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联盟;河南省安排了2亿元专项经费;山东省政府安排了1亿元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专项经费;广东省专门设立了“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工程”支持转型发展。高校正在行动起来。去年35所高校发起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今天有180多所高校参加论坛,许多高校由于参会名额的限制未能参加。还有许多行业企业的朋友也在积极行动支持转型发展,成为重要参与者。大家一致认为: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就是劳动力结构调整的过程,产业升级的过程就是技术进步的过程,我们有什么样的教育结构、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将从根本上决定国家的长远发展。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们分析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得到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国家竞争力、实体经济的发展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和高等教育的结构高度相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既来自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引领,更来自于高素质的一线工程师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兴起来,以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鲜明特征和立足先进产业技术转移、应用、积累和创新的基本使命,成为世界高竞争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秘密武器。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紧迫要求。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继续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将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2014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727万人,比上年增长28万人。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一方面许多企业又难以找到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加快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已势在必行。目前,我们调整教育结构的主要思路,是在高等教育分类管理的前提下,实行“存量优化、增量提质”。存量优化,就是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习者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实行需求导向、就业结构性问题倒逼的改革。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加快教育综合改革、建设现代教育体系的紧迫要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础是建立现代教育体系,特别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破解我国高等学校发展同质化、办学封闭化、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特色的问题,打破原来职业教育“断头路、终结性”的格局,打开一线劳动者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通道,一个重要的交汇点就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要通过转型发展,推动地方高校科学定位,全面、深度融入区域发展、产业升级、城镇建设和社会管理;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各个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伴随劳动者职业发展的教育-就业-再教育顺畅的终身教育体系。
同志们,朋友们!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领域继管理体制改革和扩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变革,影响更为深远。同时,也与每一个地区、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实现这一任务,需要国家的顶层设计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借此机会,我也提四点希望:
一是希望学校要增强改革的紧迫性和主动性。要牢牢把握建设应用技术型这一转型发展的目标,坚定不移地为区域、行业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应用技术人才和适应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新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坚定不移地承担产业先进技术转移、应用、积累和创新的历史责任,努力发挥区域和行业技术中心作用。要牢牢把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一转型发展的路径,坚定不移地打破封闭办学、自我评价的发展链式,将学校的办学、管理和人才培养环节融合于产业链、公共服务链和价值创造链。要主动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到学校管理、教学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深入到每一项制度、每一个专业、每一项课程、每一个教师,使学校成为产业的大学、城市的大学、社区的大学。要牢牢把为经济社会创造价值、为学习者创造价值这一转型发展的评价标准。评价一个学校、一个专业,要看高校为当地产业和公共服务创造了多少价值、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多少价值,要看地方政府怎么评价、用人单位怎么评价、学生及其家长怎么评价。要教会学生真才实学,让学生有好的就业,这是教育质量评价的底线。
二是希望地方政府更好发挥支持作用。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最欢迎的是地方政府,尤其是地市一级政府,最支持的也应当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要把支持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作为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城镇化科学进程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主动帮助学校设计转型发展路径,主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共建共享人才、技术、文化资源,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使地方的人才、技术和社会发展需求与高校的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无缝对接,促进地方产业和高校双转,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双赢。
三是希望行业企业能发挥好积极能动作用。行业企业是地方高校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评价转型成效的主体。行业要加强人才需求预测,制定人才标准,定期发布就业状况,参与课程改革,开展质量评价等方式,为转型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我们鼓励企业全面参与到学校治理、管理、运行全过程中,支持企业参与办学、定制专业、探索双元制培养、共同开发课程教材、交换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联合科研以及共建技术中心、培训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我们呼吁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学生实训实习和教师实践,支持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合作院系兼职,支持在互利基础上实行技术和知识共享。
四是希望共同建立转型发展的良好环境。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涉及面广,周期长,是一项系统工程。转型的成败,在于能否为转型提供有力的政策和制度支持。我们要按照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要求,加快建立分类设置、评价、指导、拨款制度,扩大地方高校在招生考试、专业设置、教师聘用、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加大招生计划、财政投入等对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倾斜力度,通过制度创新、资源配置、政策引导,进一步激发高校的办学活力和转型动力。当前,我们正在积极推进几项工作:一是加快高校设置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的设置标准,为建立高等教育分类体系创造条件。今后,除少量一开始就定位于研究型大学的高校外,新设本科学校和更名大学都要明确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的办学定位;二是加强招生计划对高等教育结构的宏观调控作用,从今年开始,在基本稳定规模的前提下,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增量支持转型试点取得明显成效的高校和专业,省级要对存量计划进行调整,用于扩大符合产业规划、就业质量高和贡献力强的专业招生规模。三是把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作为“十三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对“十三五”规划编制作出了部署,规划编制工作已经正式启动。“十三五”规划将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求出发,以地方本科学校转型发展为突破口,系统研究提出 “十三五”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目标、政策措施和重大制度安排。各省级政府要加强对转型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各项改革举措的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形成转型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此,我也特别希望新闻媒体,借今天论坛这个机会,向全社会全面科学地传递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路,总结转型发展学校、企业、行业、地方政府的经验,为中国教育的美好明天共同努力。
现在,高等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已经拉开序幕,希望各地方政府、各行业和社会团体、企业家以及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到转型发展这一教育改革重大进程中来,出谋划策,协同创新,为建设结构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的力量。
最后,预祝论坛圆满成功,取得丰硕成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