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高教研究
2018高教动态第4期
发稿作者:2018-09-28   ‖  发布时间:2018-09-28  ‖  查看60次  ‖  


    高 教 动 态


4


(总第 34 )


泰山学院发展规划处主办二○一八年九月二十八日







【本期话题】关于建设一流的本科教育


【会议报道】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重要讲话】陈宝生在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重要通知】教育部党组关于认真落实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新时代的教育思想,指明了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等根本要求,是指导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文献。陈宝生部长在全国第一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提出了新时代本科教育的“四个回归”,建设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的目标要求,是针对我国本科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国家对本科教育的要求提出来的,非常切合我国本科教育的实际,是高校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的的具体体现,是高校改革的行动大纲,必须结合实际加以认真落实。


【会议报道】


9 10 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


9 10 日是我国第三十四个教师节,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他强调,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13 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习近平指出,在实践中,我们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是我们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来之不易,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习近平强调,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习近平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习近平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在加强品


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习近平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习近平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随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要坚决依法依纪予以严惩。


习近平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习近平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党组织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要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


习近平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学校办学安全


托底,解决学校后顾之忧,维护老师和学校应有的尊严,保护学生生命安全。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8 9 11











【重要讲话】





坚持以本为本 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陈宝生(2018 6 21 日)






同志们:


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是教育部党组经过认真研究作出的重要决定。改革开放 40 年,教育部召开全国会议专门研究部署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是第一次(1998 年、2004 年教育部召开过两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从“本科教学”到“本科教育”虽只有一字之差,反映的是形势发展了、认识深化了、内涵拓展了、地位更高了)。今天,除在座各地各校的负责同志外,31 个省(市、自治区)教育厅(教委)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以及全国 1200 多所本科高校的干部教师代表通过视频同步参加这次会议。这是


一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部署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会,是一次全面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大会,也是一次全面高扬人才培养主旋律的大会,对我国高等教育今后的发展必将产生重要影响。这次会议上再次征求意见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我们称为新时代高教 40 条)是做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施工图”,干货多、含金量高,请同志们认真研读,多提宝贵意见。刚才,上海市教委、江西省教育厅、北大、清华、川大、天大、东莞理工学院、青海大学的同志分别从不同角度作了发言,做得、讲得都很好,很精彩。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本科教育工作谈三点意见。


ー、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和根本标准


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着眼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路布局,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 5 2 日在视察北京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和十八大以来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习近平教育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次 52 讲话,是十九大之后总书记首次专门系统讲高等教育。讲话强调了四个“重大论断”: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走内涵


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四个“重大论断”,充满了对高等教育的热切期望,表明了总书记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大关切,体现了对扎根中国大地办高等教育、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讲话提出了四个“主要内容”:明确提出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提出“两个重要标准”,就是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明确提出抓好“三项基础性工作”,就是要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在再次强调“四有好老师”殷切期望的基础 上,对青年学生明确提出“四点希望”,就是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这个“一二三四”是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进一步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旗帜鲜明地指出了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高等学校的根本标准--就是立德树人的成效。特别是总书记提出要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数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大家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


我们学习总书记 52 讲话,要同 2016 年在全国高校思政会上的讲话、2017年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讲话,以及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作为一脉相承的有机整体,联系起来学习。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总书记对高等教育工作的要求更加明确具体了,既有宏观阐述,又有中观要求;既有思想政治规范,又有全面业务要求;既有思想理念,又有标准方法。总书记始终强调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在高校思政会上明确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在政法大学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要深入研究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


教的问题,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这些重要论断为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指明了奋斗方向。先进思想引领伟大事业,面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迫切需求,面对时代变革、未来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面对知识获取和传授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发展实际,全面落实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和根本标准,高扬起人才培养的主旋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


教育是民生、教育是国计,但首先是教育,必须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办事。我们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于高等教育,我们可以讲: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有两个基本点,大家要把握好。一个基本点是,坚持以本为本。


以本为本是由本科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本科教育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


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的成型期,要教育


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铸就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打牢成长发展的基础。这一阶段,也是学生知识架构、


基础能力的形成期,要教育引导他们夯实知识基础,了解学科前沿,接触社会实


际,接受专业训练,练就独立工作能力,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学生成才立业奠定立身之本。


以本为本是由本科教育的地位作用决定的。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体量规模


最大。全国1200多所本科院校在校生中,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是81,毕业


生中本科生占比 8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培养了六千多万的本科毕业生,成


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如果没有这几千万的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世界瞩目的成绩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们说,本科不牢、地动


山摇!其次,本科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基础。没有优秀的本科毕业生,研究


生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毛坯和种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无法培养出


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培养了 650 万左右的研究生,他们


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脊梁和领军人物,如果没有本科教育的优质生源基础保障,


做到这一点也是不可想象的,本科生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高层次入才培养质


量的高低。因此我们说,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


以本为本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识和趋势。近千年的世界现代大学发展史告诉我们,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立命之本、发展之本。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看,一流大学普遍将本科教育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将培养一流本科生作为学校发展的坚定目标和不懈追求。越是顶尖的大学,越是重视本科教育,本科教育被这些大学视为保持卓越的看家本领和成就核心竞争力的制胜法宝。进入 21 世纪,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大学把人才培养的本质职能进一步强化和凸显,“回归本科教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共同强劲的行动纲领。


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看,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整个高等教育战线要树立这样的理念: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我们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


近年来,各地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提出高


等教育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这“四个回归”得到各方面尤其是书记校长的热烈响应,许多地方和高校专门出台了加强本科教育的意见,在提升质量方面有很多新理念、新作为,取得了可喜进展。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教育部发布了首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各高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着力提升专业内涵和质量。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国际实质等效,其他专业认证工作也有序全面展开。课程改革亮点频出,推出了一大批线上线下精品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学科思政体系正在形成。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慕课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走在了世界前列,大学生创新创业呈星火燎原之势。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对高校开展了一轮审核评估,完成 200 余所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质量文化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总的看,教学标准立起来了、制度建起来了、改革动起来了、特色亮起来了,本科教育工作全面企稳向好。2018 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较去年有大幅提升,其中对教师教学水平、育人意识和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满意度提高了 810 个百分点。学生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同,是对大家辛勤工作的最好回报,是一份让人欣慰、让人振奋的“成绩单”。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目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已进入提高质量的升级期、变轨超车的机遇期、改革创新的攻坚期。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本科教育仍然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可以说是影响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突出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一是理念滞后问题。面对扑面而来、汹涌澎湃的新一轮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一些


高校仍然因循守旧,办学治校的理念思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没有及时应答,模


式和方法创新不够,内容更新不及时,滞后于时代变革。我们要有强烈的危机感、


紧迫感和使命感,要深刻认识到,有的历史性交汇期可能产生同频共振,有的历史性交汇期也可能擦肩而过,这次历史性机遇抓不住,高等教育就有可能犯战略性失误和错误,人才供给跟不上就可能会迟滞国家发展。二是投入不到位问题。一些学校在本科教育上还存在着领导精力投入不到位、教师精力投入不到位、学生精力投入不到位、资源投入不到位的问题,本科教育仍处在艰难爬坡中。这四个不到位既有硬件方面也有软件方面的问题,但重点还是软件问题,这是我们着力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三是评价标准和政策机制的导向问题。一些评价指标没有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成效,高校人财物方面的一些政策机制还没有聚焦到人才培养上来。必须对症下药,在评价标准上加强引导,在体制机制上持续攻坚,强力疏通这些政策堵点。


另一个基本点是,推进四个回归。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推进四个回归,就是要回归大学的本质职能,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高校要调整思路,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教学、科研等都要积极服务于这个中心、这个根本,不能搞成


两个或者几个中心;高校的办学目标和各类资源都要主动聚焦到这个中心、这个


根本上来;高校的的标准和政策都要充分体现到这个中心、这个根本上来。


回归常识,就是学生要刻苦读书学习。学生的第一任务就是读书学习,高校必须


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要引导学生读“国情”书、“基层”书、“群众”书,


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马列经典、中外传世经典和专业经典。腹有诗书气自


,要通过读书学习,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国情民情,掌握事物发展


规律,通晓天下道理,学会理性思考;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面向实际、深入实


践,以知促行、以行求知,脚踏实地、苦干实干。高校要以学生为中心办教育,


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中心评价教育,以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评判教育的成效,这是最重要的。说到底,回归常识,就是要按照总书记指出的,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更好地为国为民服务。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大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不是轻轻松松、玩玩游戏就能实现的。有调查分析(中国大学生学习发展研究和全美大学生学习的数据调查和分析),我国大学课堂的挑战性和美国高校相比还是有差距的,高校还存在一些内容陈旧、轻松易过的水课,有人说,现在是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这种现象应该扭转。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对大学生既要有激励也要有约束,要改变考试评价方式,严格过程考评,通过鼓励学生选学辅修专业、参加行业考试等,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读书上,实现更加有效的学习。要严把出口关,改变学生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回归本分,就是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教授就得教书授课,离开了教书授课就不是教授。必须明确,高校教师不管名气多大、荣誉多高,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要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高校教师要做到德高,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到学高,下苦功夫、求真学问,以扎实学识支撑高水平教学;做到艺高,提升教学艺术,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改造学习、改造课


堂的能力。说到底,回归本分,就是要按照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政治素质过硬、


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的要求,让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更


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教师评价问题。一些学校在评价教师时,唯学历、唯


职称、唯论文,过度强调教师海外经历、国外期刊论文发表数量等,这样的



挥棒不利于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要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


的第一标准,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多


维度考评教学规范、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研究等教学实绩,在教师专业技术


职务晋升中实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对教学工作的要求要硬一点,教


学工作达不到平均水平,就不能晋升职称,真正将入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到实处。


回归初心,就是高等学校要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高


等学校的初心就是培养人才,一要成人,二要成才,也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要用知识体系教、用价值体系育、用创新


体系做。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


亮底色,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入实施习近平教育思想五进行动,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打好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构建


全程全员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要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


合,造就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专业素养和过硬本领,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说到底,回归初心,就是要按照总书记对青年学生提出的


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希望和要求,培养又红又专堪当大任的一代新人。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问题。2018 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


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因素是专业课


教师。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要把它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


层面来认识。我们要旗帜鲜明,在持续提升思政课质量的基础上,推动其他各门


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


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


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入。


回归梦想,就是高等教育要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坚定信心,推动高校办学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努力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历史证明,当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动荡时期,教育不能救国;当国家处于和平建设的发展时期,教育能够兴国;当国家处于伟大复兴的跃升时期,高等教育可以强国。说到底,回归梦想,就是要积极回应总书记对高等教育的殷切期盼,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有力支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各类高校都要争创一流本科教育的问题,一流本科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基。只有培养出一流入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双一流建设中要加强一流本科教育。双一流建设高校并不一定就有一流本科教育,学科一流并不代表专业一流。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学科、教学、教材、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五个子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是上位的,五个子体系是下位的支持支撑,都要服务于人才培养体系,一流大学建设必须聚焦人才培养,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一流学科建设必须反哺人才培养,建设一流专业。同时,应用型高校也要加强一流本科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各类人才,我国有一大批应用型高校,要根据办学传统、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紧跟时代发展,


服务地方需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总的来说,四个回归是高等教育根本使命的强基固本,是与世界高等教育发


展的同频共振,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奋进之笔,必须把四个回归作为我国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对照四个回归,高校要广泛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


首先明确应该干什么?要通过大讨论,思想上再认识、观念上再调整、人才培养再定位,明确学校、院系、教师的根本使命是什么,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什么,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是什么。其次明确应该怎么干?要系统考虑如何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建设高水平的学科专业、教师队伍、课程教材体系和管理制度。我们要广泛凝聚共识、汇聚磅礴合力,聚心聚力到人才培养上,把四个回归的要求真正落实到行动中。


三、写好“奋进之笔”,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首先必须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内容。要主动担当、攻坚克难、久久为功,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突破,努力实现有灵魂的质量提高、有方向的水平提升、有坐标的内涵发展、有特色的双一流建设、有引领的标杆大学,去年,教育部党组对写好教育奋进之笔已经做了全面部署,对高等教育打好提升质量、促进公平、体制机制改革这三大攻坚战提出了明确要求。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我们出台了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范课堂教学管理等一系列文件,这次会上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和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 配套文件,提出了做好本科教育工作的具体举措。各地各高校要高度重视,结合实际把相关文件


的要求落到实处。这里,我再强调几点。


第一,内涵发展要更深一些。现在,高等学校的硬件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一


批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硬件水平同世界一流大学比没有太大差别,


关键是要在内涵上下大功夫,把握好着力点,建设高水平教学体系。要着力提升


专业建设水平。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


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用好增量,建好


新专业;盘活存量,升级优化原有专业。专业建设好了,人才培养的四梁八柱


就立起来了。要着力推进课程内容更新。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思想


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综合性、问题导向、学科交叉的


新型课程群,将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及时纳入教


材,不能再用过时的知识培养明天的毕业生。要着力推动课堂革命。我们要改革


传统的教与学形态,高校教师要把育人水平高超、现代技术方法娴熟作为自我素


质要求的一把标尺,广泛开展探究式、个性化、参与式教学,推广翻转课堂、混


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把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场


所,让学生主动地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提出问题来要着力建好质量


文化。大学要自觉地建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自省、自律、自查、


自纠的质量文化。要将质量标准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唤起每个主体的的质量


意识、质量责任,将质量要求内化为大学的共同价值和自觉行为,逐步形成以学


校为主体,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行业部门、学术组织和社会机构共同参与的中


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质量保障制度体系。


第二,领跑发展要更快一些。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引发世界格局


的深刻调整,重塑国家竞争力在全球的位置,重构人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


要把握好战略机遇,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一些领域大胆改革、加快发展,形成领跑示范效应,取得全局性改革成果。要加强新工科建设。工程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发动机,是产业革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的、买不来的、讨不来的。要加快培养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发展新兴工科专业、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前瞻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城人才培养,提升国家硬实力。要加强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医学教育要树立大健康理念,加快培养具有仁心仁术的卓越医学人才,实现从治疗为主到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全覆盖。要大力推进医学与理工文等学科交叉融合,为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新兴医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深入推进医教协同,由教育部与卫健委和有关地方政府共建一批高水平医学院和附属医院,服务健康中国建设。要加强农林教育创新发展。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山水林田湖草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等农林教育要肩负起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历史使命,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现有涉农专业。适应现代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加快布局涉农新专业,助力打造天蓝水净、食品安全、生活恬静的美丽中国。要加


强文科教育创新发展。要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学习和研究,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文科教育中的领航和指导作用,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培养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家,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学派。加快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培养,加快全媒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加强文、史、哲、经济学创新人才培养。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全方位深层次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造就源源不新、敢闯会创的青春力量。创新人才培养,要推进科教融合,让学生


尽早参与和融入科研,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加大各级科研基地向


本科生开放力度,提高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要努力建设一批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成为政治标杆、办学标杆、育人标杆、队伍标杆,


发挥好排头兵、领头雁的作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


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特别是要把立德树人


作为根本标准,树立一批这样的标杆,让广大高校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双一


建设高校要争当立德树人的标杆,在人才培养方面走在前列、干出成效、做


好示范。


第三,公平发展要更实一些。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教育公平的政


策措施,推进了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但发展仍然不平衡,必须在更大范国、


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继续推进。当前的重点是要补齐区城短板,深刻认识中西


部地区高等教育对整个国家发展布局的战略意义,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


划升级版,统筹谋划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


工程、双一流建设、部省合建、省部共建、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等工


作,形成合力,助力中西部地区加快现代化进程。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集群发展的


 “集聚-溢出效应,以成都、西安、兰州和重庆、成都、西安这两个西三角为


战略支点,以区城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导向,以区城内高水平大学为发展龙头,


引领带动推进西北地区和西南高等教育集群整体发展,真正让中西部高等教育产


自我造血能力。中西部高校也要眼睛向内,练好内功,激发内在动力、发


挥区域优势、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要有栽好梧桐树,引得风凰来的自信和吸


引力。


第四,变轨超车要更坚定一点。互联网+催生了一种新的教育生产力,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引发了教育教学模式的革命性变化。互联网+教育正在成为世界各国争夺下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主导权、话语


权的重要阵地和焦点领域,在这方面我国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在起步阶段就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只要我们积极主动作为,就能赢得未来,这一点要坚定信心(我国已建成 10 多个慕课共享平台,上线幕课 5000 多门,超过 7000 万人次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学)。要持续保持中国慕课的国际先进水平,制定慕课标准体系、打造更多精品慕课。要推动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加大慕课平台开放力度,建立慕课学分认定制度,推动教师用好慕课和各种数字化资源,着力破解区域之间、校际之间优质教学资源不平衡的突出问题。尤其是要大力推动墓课在中西部高校的推广使用,让中西部高校学生在当地就能享受到名师、名课,迅速大幅提升中西部高校教学水平。要重塑教育教学形态。高校要将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打造智慧学习环境,探索实施智能化的精准教育,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智能时代核心竞争力。我们要紧紧抓住信息技术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加快提高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推动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变轨超车


第五,创新发展要更紧追一些。总书记在不久前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对于高等教育发展来讲,改革是第一动力,创新是第一引擎,要成就伟大的教育,教育创新就一刻也不能停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在近七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也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50 年代高等教育的院系调整,初步建立起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制度体系。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学习、改革开放、跨越式发展,建成了高等教育大国,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19782017 年,


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从 86.7 -3779 万,40 年增长了 43 倍)。第三个阶段就是进入新时代,我们全面开启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新征程,这是一个从学习跟随到开拓创新的历史发展新阶段。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某些领域也开始进入无人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模仿复制,需要有旱路不通走水路、水路不通走山路、山路不通开新路的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不断推动高等教育的思想创新、理念创新、方法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中国要强盛、要复兴,要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首先必须成为世界主要高等教育中心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教育创新要更坚定一点,要更自信地在世界舞合、国际坐标和全球格局中去谋划发展,参与竞争和治理,创建中国理念、中国标准、中国方法和中国模式,建设世界高等教育新高地。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创新的脚步也从未停止,都在奋力奔跑、极速前进,如果我们仍然四平八稳、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不仅无法实现超越,还有可能进一步拉大我们的差距。我们要想在新一轮快节奏、高频率、大变革的全球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就必须有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更大的勇气、更大的魄力、更大的智慧探索高等教育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技术、新模式、新文化,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办好一流本科教育,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各级教育部门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发挥好“战略指挥部”的职能,加强综合协调,政策引引导,汇聚各方力量,努力成为人才培养的服务中心、思想中心、组织中心和指挥中心。高校的各级领导于部,要发挥好“一线指挥员”的担当和权责,把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从嘴上落到脚下,带头抓、


带头干、带头改。广大教师要发挥好“战斗员”的关键作用,投入足够的精力、投入足够的时间,潜心教书育人、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培养好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同时,也恳请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担当人才培养的“智囊团”和“补给站”,汇聚起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磅礴力量。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为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重要通知】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


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


教党〔20185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


校党委:


2018 9 10 日至 11 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大会,深入分析研


究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作出战略


部署,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为认真做好学习贯彻全国教


育大会精神各项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上来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


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


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大背景下,党中央隆重召开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和部署,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凸显了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对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各地区各部门各学校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刻理解召开全国教育大会的时代背景,充分认识召开全国教育大会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全国教育大会的战略要求,切实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的责任感使命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攻坚克难、拼搏奋进的行动姿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


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


教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大中小学和幼儿园考察并同师生座谈,多次主持会议审议教育重大议题,就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和贺信回信,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中深刻回答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系统科学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把我们党对教育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为做好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全面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首要任务就是认真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更好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实现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作为。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使教育系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部署,推动健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体制机制,加快教育现代化,努力建设教育强国。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原则,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深刻


理解和把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自觉自信,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不断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鲜明导向,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以改革激活力、增动力。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人力资源素质。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的重大意义,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区各部门各学校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学深悟透,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力推动新时代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努力写好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奋进之笔


(一)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各地各部门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责任,


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上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做到经济社


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


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


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


配。


(二)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三)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从政策和待遇上支持乡村教师扎根农村。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四)回应人民群众教育关切。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控辍保学工作,加快消除城镇“大班额”现象。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依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提升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水平,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每个人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五)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系统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着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切实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加


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强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教育服务


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提升我国教育世


界影响力。


(六)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各级教育部门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


主体责任,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决定不折不扣得到贯彻执行。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


校的基本功,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


作领导权,维护校园稳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党员日常


教育管理,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


态。


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确保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落地


深刻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是当


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的首要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各学校要牢牢抓住这次教


育大会的历史性机遇,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迅速行动、主动担当,确


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一)明确工作要求。一是要“新”。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跳出传统工作套


路,从内容、形式、载体、方法、手段等方面,对贯彻落实工作进行改进和创新。


二是要“高”。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负责尽责,体现教育系统特点,


提高学习宣传贯彻的质量和水平。三是要“实”。着眼于落下去、出效果,按照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紧扣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


盾的主要方面,针对不同对象采取具体的、适宜的、分类指导的方式,确保大会


精神落地落实。四是要“深”。加强理论概括、学理支撑和经验集成,不断推动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升华到规律层面,转化为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二)把握工作方法。一要“转时态”。一切工作保持在党的十九大后的时间频道,进入教育大会后的工作节奏,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当前和长远相衔接、重点和全面相结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分阶段逐步深化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工作。二要“转语态”。切实加强话语方式创新,坚持党言党语、民言民语和学言学语并举,坚持理论深度、实践力度和情感温度并重,更多运用生动鲜活的宣传方式,用大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三要“转状态”。以奋进的状态、改革的方法和创新的思路,把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同推进实施教育“奋进之笔”结合起来,种好“责任田”。四要“转心态”。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把“四个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教育的自信,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不断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三)开展精准行动。一是传达行动。通过召开党委(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等方式,迅速将大会精神传达学习,对贯彻落实各项工作作出安排。二是宣讲行动。各单位参加全国教育大会的同志要带头开展深入细致的宣讲活动。同时,要统筹用好新媒体、自媒体、融媒体、“两微一端”开展生动多样的学习宣传,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准确领会把握核心要义。三是培训行动。通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实现对分管教育的党政干部、教育行政干部、校长和教师的全覆盖,确保教育战线把大会精神把握准、理解透、落实好。四是研讨行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充分发挥教育系统优势,组织广大教师和专家学者深入开展研讨活动。以学校(院、系、所、中心)为基本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同上一堂教育大会专题课,进行深入交流。五是调研行


动。深入推进在教育系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工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进一步锁定问题、找准障碍、提出对策。


(四)健全清单制度。一是问题清单。围绕中央关心、百姓关切、社会关注的教育问题,结合本地实际,列出近一两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二是课题清单。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组织力量进行研究阐释,明确本地本校贯彻的思路举措。三是政策清单。对标中央的新精神新要求,系统梳理和诊断现有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文件,认真做好“废、改、立、释”各项工作。四是任务清单。制定本地本校加快教育现代化的任务分工,明确各项工作进度安排和时间节点。五是责任清单。坚持政治任务和岗位职责相结合、一般要求和特殊规定相结合,把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的责任明确下来,加强督查督办。


各地要按照大会要求,于 2019 5 月底前召开本地教育大会,研究部署本地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出台相关配套文件。


各地区各部门各学校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有关情况,请及时报告我


部。


中共教育部党组


2018 9 14





摘自教育部网站: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7/zhggs_other/201809/t20180914_34 8818.html


本 期 编 辑 : 王 琦高 强电 话 : 0538-6715723电 子 版 网 址 :


http://fgc.tsu.edu.cn/960/list.htm

  

 

   

Copyright © 2008-2016 泰山学院发展规划处
学校地址:泰安市东岳大街525号 邮编: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