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教 动 态
第5期
(总第51期)
泰山学院发展规划处主办 二○二○年十一月十一日
目 录
【本期话题】 新文科建设
【建设思路】 陈宝生:坚定信心 乘势而上 奋力开创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
【建设宣言】 《新文科建设宣言》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相关指示精神,教育部于2018年提出建设“新文科”,各高校纷纷响应,积极开展新文科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两年多时间里,不少高校完成了新文科从概念到体系、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变,形成了可借鉴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新文科建设进入全面建设的新阶段。本期围绕新文科建设,继续探讨建设思路和路径,把新文科建设当成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高质量高等教育、高质量高等文科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要求,以新文科建设为推手,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变革,为开创我国“十四五”规划教育新格局贡献一份力量。
【建设思路】
陈宝生:坚定信心 乘势而上 奋力开创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深入研判形势任务是开展学习宣传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前提和抓好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
一是新形势。深刻认识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决定了今后教育发展的主要内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的趋势,决定了今后中国教育走向世界、教育对外开放的主要任务;在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中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决定了今后参与教育国际治理的突破方向。
二是新阶段。迈向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中,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构建高质量发展教育体系,目标是建成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主要要解决好不好、强不强的问题,要补齐短板、攻克短板。
三是新理念。“十四五”规划建议从根本上讲是新发展理念的“规划版”,教育系统要把新发展理念具体化,从内涵、外延、工作措施等方面全面落实,重新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函数。
四是新格局。教育要主动服从于、服务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自觉成为新发展格局中的内生变量,深入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循环、教育与经济的循环、教育自身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等。新形势新任务给教育提出了政治需求、量的需求、质的需求、文化需求、结构需求这五方面需求。
面对新形势,应对新需求,关键要把握好六个局。
一是全局,全局是目标。到2035年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
二是变局,变局是环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当前教育发展所处的最大环境。
三是格局,格局是战略。新发展格局是今后指导教育发展的总体战略。
四是开局,开局是起点。要起好步、开好局,编制好“十四五”教育规划,谋划好明年工作。
五是布局,布局是配置。要优化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发展要更加突出有质量的公平。
六是破局,破局是动力。“十四五”时期改革又到了新的关头,要紧盯解决突出问题,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教育系统要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力抓好贯彻落实。
一是坚持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要以“百年行动”为总抓手,深入实施“学习·诊断·建设”行动,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压紧压实意识形态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实施好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二是高水平编制教育“十四五”规划。要围绕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优质均衡基础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技能型社会教育体系的主轴,思考把握目标倒推必须完成、现实出发必须解决、结构调整必须优化、统筹全局必须推行、改革深化必须试点、持续发展必须巩固、内部建设必须思考的问题,把教育“十四五”规划编制成一个革命性的规划。
三是把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要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体系深度融合,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要求,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美育工作,构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语言发展规划,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是助力科技自立自强。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释放高校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潜力,从解决机制问题入手“求突破”,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建高峰”,加快培养更多一流人才“强基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善区域教育政策体系“重服务”,加快技术攻关,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
五是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在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上下功夫,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夯实投入保障,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
六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聚精会神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贯彻落实的“龙头之战”“攻坚之战”和“升级之战”三大战役,提升教育管理效能,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动依法治教,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确保各项改革部署落得准、落得稳、落得好。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
一、什么是新文科
“新文科”就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新时代文科人才;培育新时代社会科学家;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
二、为什么建设新文科
社会大变革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在需要理论、需要思想,且一定能产生理论、产生思想的时代,社会大变革呼唤新文科;
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关系社会的繁荣发展,蕴含着思想的光辉、理论的光彩、方法论的光芒,国家软实力需要新文科;
社会越发展、越前进、越进步,对哲学社科人才的需求也越大、越多、越高,造就新时代新人需要新文科;
文科教育是培养有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的人,是产生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的文化,是形成国家民族文化自觉的主战场、主阵地、主渠道,文化繁荣需要新文科。
三、怎样建设新文科
推进新文科建设要遵循守正创新、价值引领、分类推进“三个基本原则”;
把握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三大重要抓手”,抓好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中国经济大讲堂、中国艺术大讲堂“四大关键突破”,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
1夯实基础学科
如哲学类、历史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经济学类。
2发展新兴学科
如健康服务与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互联网金融、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艺术管理、供应链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金融科技等。
3推进学科交叉融合
如工+文:能源与气候经济、设计艺术哲学、新媒体等;
医+文:生命伦理学、医学信息学、健康管理等;
农+文:可持续发展与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与管理、农业经济学等;
理+文:计算法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金融科技等;
文+文:政治学、经济学+哲学,体育旅游,音乐教育等。
【建设宣言】
《新文科建设宣言》
2020 年11 月3 日,全国有关高校和专家齐聚中华文化重要发祥地山东,共商新时代文科教育发展大计,共话新时代文科人才培养,共同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
一、我们的共识:新时代新使命要求文科教育必须加快创新发展
提升综合国力需要新文科。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和文明素质,关系到社会的繁荣与和谐。新时代,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大繁荣,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新文科建设责无旁贷。
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新文科。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核心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次的要素,文化自信在根本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引领力。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新文科建设大有可为。
培养时代新人需要新文科。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在大国博弈竞争中赢得优势与主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关键在人。高等文科教育作为培养青年人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的主战场、主阵地、主渠道,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培元,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时代新人,新文科建设任重道远。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新文科。高等教育是兴国强国的“战略重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本上要求高等教育率先实现创新发展。文科占学科门类的三分之二,占专业种类和在校学生数的半壁江山。文科教育的振兴关乎高等教育的振兴,做强文科教育推动高教强国建设,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新文科建设刻不容缓。
文科教育融合发展需要新文科。新科技和产业革命浪潮奔腾而至,社会问题日益综合化复杂化,应对新变化、解决复杂问题亟需跨学科专业的知识整合,推动融合发展是新文科建设的必然选择。进一步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动文科专业之间深度融通、文科与理工农医交叉融合,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文科教育,实现自我的革故鼎新,新文科建设势在必行。
二、我们的遵循: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文科教育发展之路
坚持尊重规律。尊重文科教育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是新文科建设高质量推进的基本前提。文科教育教学兼具价值性与学术性,强化价值引领是新文科建设内在要求。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高等文科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创造性。
坚持立足国情。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深耕新文科的肥沃土壤。推进新文科建设,要坚持不懈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形成中国特色文科教育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为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坚持守正创新。在传承中创新是文科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丢弃传统,就是自断根基;不求创新,必然走向枯竭。新文科建设既要固本正源,又要精于求变,要立足两个大局,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主动适应并借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文科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坚持分类推进。文科门类众多、特色各异的特点决定了新文科建设必须分类推进。要根据各自学科专业特点,结合行业领域特定问题,促进八大学科门类特色发展,实现文史哲促人修身铸魂、经管法助力治国理政、教育学培元育才、艺术学美人化人。
三、我们的任务: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
明确总体目标。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发展,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格局,建立健全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推动形成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不断增强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提升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
强化价值引领。牢牢把握文科教育的价值导向性,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高学生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
促进专业优化。紧扣国家软实力建设和文化繁荣发展新需求,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文科专业深入融合,积极发展文科类新兴专业,推动原有文科专业改造升级,实现文科与理工农医的深度交叉融合,打造文科“金专”,不断优化文科专业结构,引领带动文科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提升。
夯实课程体系。紧紧抓住课程这一最基础最关键的要素,持续推动教育教学内容更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引入课堂、写入教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鼓励支持高校开设跨学科跨专业新兴交叉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
推动模式创新。以培养未来社会科学家为目标,建设一批文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高地。聚焦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开展法学、新闻、经济、艺术等系列大讲堂,促进学界业界优势互补。聚焦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加大涉外人才培养,加强高校与实务部门、国内与国外“双协同”,完善全链条育人机制。
打造质量文化。坚持学生中心、坚持产出导向、坚持持续改进,构建中国特色的文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文科特色质量文化。建立健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文科教育质量常态监测体系,实施文科专业认证,强化高校质量保障主体意识,促进文科人才培养能力持续提升。
中国高等文科教育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践行中国道路,为托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坚定前行!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中国新文科建设,我们从这里启航!
资料来源:教育部网站http://www.jyb.cn/rmtzgjyb/202011/t20201106_371345.html
本期编辑 高强 刘雷